恢复"审美"?! “审美小学"~“佛山25小”——许达辰先生
点击上面“蓝字” 关注“c2000_cn”
2020年7月禅城区人大代表何狄强,向禅城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《关于恢复<审美小学>名称的建议》:
43 | 教科文卫 | 关于恢复《审美小学》名称的建议 | 建议 | 何狄强 |
佛山第二十五小学
关于“审美小学"~“佛山25小”——许达辰先生,2017-06-25 《佛山日报》记者唐燕发表长通讯”:
《许达辰:青衫斯人远,桃李尚遗芳》
人物名片
许达辰(1901~1964)。生于佛山镇,原名兆涞,号灏隆、圭峰道人。是民国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,佛山有影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,曾创办审美小学(佛山二十五小前身)。
许达辰书法作品
在75岁许宝权的童年记忆中,父亲整天都在学校,忙于教学和校务,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。人世蹇途,父亲走完了艰辛清贫的一生,也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可以仰仗的权势余荫和财产。一介寒士,青衫背影,携带两袖的清风,越来越远。
但有一种精神上的财富,意义更为深远。有一次,邻居黄伯在家门口和一个香港客人聊天,见许宝权路过,便向来客介绍:他就是许达辰的儿子。来客猛地站起来,朝许宝权深深地鞠了一躬,然后解释道:我很崇敬许校长的为人和书法,我向您鞠躬就像跟他鞠躬一样。原来,这位客人年少时曾经在父亲创办的学校上学。
许达辰,这个名字,对于今天的佛山人来说,似乎已经陌生。但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,在佛山文化界,这是一个颇为响亮的名号。1901年生于佛山书香家庭的许达辰,是佛山知名的书法家,书法界“佛山四老”之一,也是佛山颇有贡献的教育家。他在1922年创办新式学堂——审美小学,并担任教职,把书法和绘画引入教学实践中。他创办的审美小学在1958年改为塑料厂职工子弟学校,再后来,学校更名为佛山二十五小,直到今天。他一生教书育人,桃李无数,至今仍被学生们感念。
犹记师长当年
佛山文化人梁诗裕至今还记得许达辰教给自己的笔墨方法,他从7岁那年开始握笔,直到70岁,书法这门艺术,都一直伴随着他。他说,许达辰是当年佛山书法界的领军人物,能遇到这样的启蒙老师,深感幸运。从一年级到三年级,都是许达辰亲自为他们教授书法。从老师那里认识的唐代书法家褚遂良,足足影响他一生。但读到四年级的时候,许达辰被打成右派,从老师变成校工,负责打扫厕所,不能给他们上书法课了,直到今天,梁诗裕想起这事都觉得无比遗憾。
佛山书法家冯锦卿也曾受教于许达辰。而在许达辰的学生中,书法成为毕生所爱的,大有其人。何家泰是佛山远珍酒楼的退休职工,从事着平凡的工作,因有幸曾受教于许达辰,一生得以笔墨为伴,精神生活格外丰富。在何家泰看来,除了书法,先生知识渊博、多才多艺,语文、历史、地理、自然、算术,样样科目都能信手拈来,甚至连音乐和武术,他都颇有涉猎。在他的记忆中,先生个子不高,但一登上讲台上便魅力非凡,学生们都盼着上他的课,他幽默风趣,讲课生动,每每让学生们不肯下课。
幽默风趣、平易近人,几乎是所有学生对他的共同印象。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,老师宽容的笑容,以及厚厚镜片后面的慈祥目光,依然浮现在眼前。“阿达,接球啊!”站在排球网对面的校长笑吟吟地发来一个球,直到今天,这一幕在招达权心中仍然鲜活无比。放学后,校长常常陪学生们做运动。
尽管许达辰对学生和蔼亲切,对每个学生都很好,但在教学上却非常严谨认真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他对学生书法要求非常之高,为了让孩子们练一手好字,他自己精心制作字贴和书法教材,用于书法教育。80多岁的吴振方记得自己小时候写字很马虎,在班上字写得最差,于是,他被叫到校务处,校长用戒尺在他的手心里重重地打了四下,让他好好记住“字学为人之衣冠”。从此之后,他不敢懈怠,老老实实练字,字居然越来越好。有一年春节,他和同学去挥春街卖春联,用老师的“辰”字作为招牌,结果生意比别人都要好。校长打手心的事,他从来没有记恨过,即使在少不更事的当年,他也能感受到那四下警醒是带着师长的爱和关切。
在许达辰的精心操持下,作为私立学校,审美小学在当年的佛山颇有名气,家长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学书法,去审美;学算盘,去养德;学识字,去教孝。
审美小学礼堂回忆图(许达辰长孙许家健绘制)
一间名为“审美”的小学
老校友眼中,在审美小学度过的美好时光值得他们追想和怀念,书法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,还有话剧表演,校园生活充满情趣,同学之间无比融洽。
以“审美”二字作为校名,在当年算得上开风气之先。民国时期,新式教育兴起,体育和美育先后进入新式学堂,如此鲜明地以“审美”二字作为校名,是否对这一浪潮的呼应?学生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。
梁诗裕认为,这表明了学校的理念,要培养有文化的人,美育非常重要。同为审美学生的周润辉则这样猜想校长的用心:他应该是希望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。许达辰的孙子、佛山画家许家健如此解读:那一代人开始接触新文化运动思潮,加上他自己喜欢文艺,擅长书法和绘画,也许这就是如此冠名的原因。据佛山文艺家任流回忆,当年审美小学的美术和书法在佛山非常有名。
审美小学礼堂,许达辰长孙许家健根据记忆所画。
备受学生爱戴的校长许达辰的确是个文艺粉丝。他出身书香世家,祖上多为文人,以书画为生者居多。其父许春田便是职业画家,19世纪70年代,从新会移居佛山。出生于1901年的许达辰继承了家族里的艺术基因,能书善画,爱好音乐。
审美小学校长委任状。
时局动荡,许春田卖画的收入十分微薄,勉强维持着家计。家境清寒,加上七岁丧母,十一岁丧父,所以许达辰养成了自立勤奋的习惯。他天赋极强,过目成诵,对文史有着强烈的兴趣。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认字,七岁起,便在长兄开办的私塾里读书。稍长,新式学堂在佛山兴起,许达辰对新式教育发生兴趣,利用晚上时间自学。18岁那年,他瞒着着哥哥报考南海师范,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,令哥哥对他刮目相看。
也许是由于家庭熏染,或者是出于知识分子的天然志趣,许达辰对教育情有独钟。虽然出生贫寒,但他却渴望办一所学校。1922年,才21岁的他,开创审美小学,筚路褴褛,一路艰辛走来。
为了让学生们练一手好字,许达辰精心编写书法教材。
梁诗裕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:他是佛山现代教育的先驱,有很深的传统文化修养,同时又接触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,是佛山旧有的教育制度被打破,新的教育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,承前启后的一个人物,他的成就体现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过程。
审美小学二年级学生留影
一位穷校长的遗产
作为佛山社会名流,令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许达辰到底有多穷。1964年,在他脑溢血去世之后,家人只在他身上找到一张衣服的当票——那是他惟一一件稍微体面一点的衣服,只是在重要场合才穿。
早期创办审美小学的时候,要应付昂贵的房租和学校的各种支出,许达辰经常入不敷出,最窘迫的时候,甚至要变卖妻子和岳母的首饰。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仍然把审美小学办出了名声。日寇入侵期间,学校运作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,但在他的坚持之下,学校被保存下来。抗战过后,学校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,生源日渐增多,最多的时候,在校学生超过600人,在当年规模算是不小。但是学校经济一旦有所好转,他又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建设,添置设施,买地扩建校舍,还为此动用全部家庭积蓄,甚至不惜举债。
上世纪四十年代末,有人劝许达辰移居香港,但是他割舍不下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审美小学,留了下来。在后来学校收归国有的过程中,他并未抵触,还把自己的房子送给学校作为校舍。可以说,他对学校的热爱,已经完全超越了私心。
审美小学校旗
许达辰身上还有一种“宁肯人负我,我绝不负人”的士人操守,遇到贫困学生,减免学费,遇到有困难的亲友,他照样慷慨解囊,从不要借条。由于身上没有一分积蓄作为防备,当他从一个校长,变成普通教员,最后沦为右派的时候,家庭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困顿。很长一段时间,饥饿和贫穷的记忆都深深地烙在儿女们的脑海中,空着肚子上学是常有之事。
许达辰去世的时候,家人十分悲痛。许多年之后,许达辰的儿女们开始感受着来自岁月的回馈——原来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,一直在滋养他们。
尽管早年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但他们后来都在各自的领域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。晚年的退休生活,他们不需要在牌桌上打发无聊时光,篆刻、书法、绘画,各有所长,兄弟姐妹聚在一起,每人操一件乐器,便能组成一个小小乐队,吹拉弹唱,像父亲那样热爱生活。
2011年,许达辰第七子许宝权和几个兄弟一起策划为父亲出版了书画作品集《审美集》。当年要保存父亲的作品,只能把字一个个剪开,以避免“封资修”的罪名,如今兄弟姐妹们要重新把它们一个个拼接起来。
许达辰第七子许宝权在家中接受采访,他和兄弟姐妹们都继承了父亲的文艺细胞,爱好书画和音乐。
今年清明节,兄弟姐妹们开始筹划为父亲共同撰写一本回忆录,想让父亲的高山景行能够继续在家族后代中传扬。
(文丨佛山日报记者唐燕)
[c2000_cn]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